图|刘亚楼
前言
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很有成绩。——毛泽东
“我这个空军司令非当不可了”
1949年4月初,平津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分别自平津地区南下。
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原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任第14兵团司令,在此前的平津战役中,刘亚楼指挥34万解放军仅用29小时就攻下了天津,创下了解放军自建军一来最漂亮的攻坚战。
5月,刘亚楼交割了东野司令部的工作,正准备率军南下,忽然接到一纸命令,随后一辆吉普车过来,将刘亚楼接走。
一直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这个谜题才解开了答案。
刘亚楼到了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才知道原来是让自己当空军司令。
一听是这个任命,刘亚楼的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主席,使不得,我一个学陆军的,哪里懂空军那些门道。”
毛主席当然不许他推辞:“不懂可以学嘛。”
“可我这人一上飞机就晕……”
图|刘亚楼与毛主席
毛主席打趣地说道:“海军司令晕船,空军司令晕机。这就对了,既然让你负责这一块,就绝不会让你成为空空如也的空军司令。”
可刘亚楼还是婉拒,毛主席见刘亚楼始终不答应,顿时有些生气:“难道今天非得我做你的工作不成。”
毛主席挥挥手,打发刘亚楼与找周恩来。刘亚楼一出门还没等找到周恩来,就迎面碰上了罗荣桓,得知刘亚楼的事儿以后,罗荣桓笑了笑:“你就是找周副主席也是白搭,主席已经点名要你了。”
“我这个空军司令是非当不可了。”
刘亚楼有些垂头丧气,在门外徘徊了好一阵,心里也想通了:“主席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关键时刻怎能退缩不前。”
这个念头一转变过来,刘亚楼立刻转身到菊香书屋见毛主席。
“想通了?”毛主席见他回头,高兴得到问道。
“主席,我想通了,我干。”
图|刘亚楼
说起来,答应干是一回事儿,干好干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当时提到我军,陆战几乎是天下无双,不仅仅是被打败了的国民党军将领承认,就连后来在朝鲜战场上的美国佬也不得不承认。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有记者采访已经82岁的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对记者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可海军、空军不同,除了比拼军人的意志力以外,技术装备是必不可少的。想要组建海军,就必须要有舰艇,而想要组建空军,就必须要有飞机。
中国空军当时起步就是零基础,没有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造不出飞机,另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驾驶飞机的飞行员,也要经过系统的培养和锻炼。
毛主席迫切希望建立空军,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在里面的。
1949年5月4日,国民党军空军6架B-24轰炸了北平南苑机场,也促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更多的思考,一定要组建我们自己的空军,否则就是把制空权拱手让给别人。
图|刘亚楼与妻子翟云英(苏联名:塔玛拉)
毛主席找到周恩来商量空军司令的人选时,已经考虑到了要选刘亚楼,其实在一开始的安排中,原本是打算让刘亚楼去总参的,毕竟刘亚楼曾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懂得合成作战。可考虑到空军的组建,少不了刘亚楼,毕竟他之前曾在苏联8年,和苏联人打过交道,会说俄语,而且还在东北办过航校。
就这样经过毛主席、周恩来的拍板决定,刘亚楼出任了中国空军第一任司令员。
从无到有
中国空军就这样一步步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要说起来,我党早在大革命时代,就曾注重培养航空人才,曾派人到苏联的航空学校学习,1930年2月26日,鄂豫皖根据地还曾缴获国民党飞机一架,该机为美制“柯塞”式侦察轰炸机,因大雾迷航、油料耗尽,不得已迫降。
被俘的国民党飞行员龙文光改名龙赤光,也是个黄埔毕业生,后来在国共联合办的广东航校学习,参加红军以后,以该机为基础,鄂豫皖根据地组建了航空局,龙赤光任局长。该机经维修后还曾起飞作战,取名为“列宁号,”国民党军经常误会该机是他们自己的,被飞机上扔下的手榴弹炸了个人仰马翻,由于反围剿作战的失败,飞机后来被埋在了大别山深处,龙赤光后来也被国民党军杀害。
图|列宁号
列宁号一直到1951年才被湖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大将重新找到。
当然列宁号也不可能再飞得起来,一方面年代久远,在一个技术水平上,也有至少20年的差距。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空军也就只有缴获国民党的飞机和日机。
1946年1月为发展航空力量,东北民主联军筹建了东北民主联军航校,刘亚楼自己就参与了航校的建设。
当时东北老航校有多少架飞机呢?不夸张地说,光是缴获的日式飞机就有120多架。
不过也许又有人会奇怪,既然飞机这么多,为什么开国大典上就只有17架飞机呢?
图|东北老航校旧址
要弄清楚一个概念,东北老航校里虽然各种型号的日式飞机有120多架,可能用的也就只有46架,连一半也不到。而能飞起来的也就只有36架,而这些能使用的飞机,也就只有“99式高等练习机”,东北民主联军后来又在吉林辉南县缴获了部分“99式高等练习机”,经过拼凑后又有30架可以使用。
由于没有初级、中级教练,因此东北老航校的飞行员训练就只能直接使用这些飞机进行学习和训练,到1949年11月正式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时候,这种飞机还有23架。
除了练习机以外,其他型号的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联络机也有一部分,只是数量不是太多。
开国大典上,参加阅兵式的飞机有17架,其中有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1架是L-5型通讯联络机,最后2架是PT-19型初级教练机。为了展示新中国空中力量,9架P-51战斗机后来飞了第二遍。
图|航校组建之初用骡马拉飞机
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飞机捣乱,其中4架P-51飞机是载弹飞行,携带有机枪弹,随时将来犯的敌机击落。
就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空军建立之初,底子还算是充足。
接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几乎是马不停蹄,1949年8月1日就启程赶赴苏联,寻求苏联的帮助和支持,苏联迅速派出了8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中国在哈尔滨、长春、济南、锦州、沈阳、北京建立了6所航校。
随着抗美援朝爆发以后,中国空军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到1954年初,就已经建立起28个航空兵师,拥有飞机3000多架。
年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上获得辉煌战绩,共击落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飞机350架,击伤95架;被击落231架、被击伤151架。
图|用打气筒给飞机打气
说什么也要坐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1956年4月初,毛主席亲自给刘亚楼打了个电话。
电话的内容并不复杂,毛主席接受五一大检阅以后,要到广州去视察。可这一次毛主席对刘亚楼提出,要求坐飞机去。
刘亚楼一听这个消息,一个头比两个头还大。
毛主席并不是没有坐过飞机,1945年8月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坐的就是飞机,不过当时是坐的美国人的飞机,为了表示重视,国民党一方特别派出了张治中陪同赫尔利一起到延安去接毛主席。
不过,当年飞机的安全性还是要大打折扣一些,1946年4月8日,叶挺乘飞机自重庆回延安,结果路上飞机失事,叶挺不幸遇难,享年只有50岁。一同遇难的还有秦邦宪、王若飞等等。
图|开国大典等候检阅的飞机
也就是在四八空难的前一个月,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军统局戴笠乘专机出发,自徐州飞往南京,到南京后遭遇恶劣天气,不得已改飞上海,结果上海天气也不适合降落,只能改回徐州,结果途径南京岱山时,飞机失事。
飞机的安全性本身就已经成问题,况且还有敌人的专门破坏,1955年4月,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原本计划乘坐租借印度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没料到国民党特务在飞机上安装了炸弹,飞机在抵达印尼时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如果不是因为周总理因为阑尾炎手术,临时改变了行程,或许后果不堪设想。
出于安全考虑外,除了周总理、陈老总因为外事活动乘坐飞机外,尤其是对毛主席做了严格的安排,不许坐飞机,出行只准坐火车。
毛主席的秘书谢静宜也曾回忆毛主席为什么不坐飞机的原因,因为坐火车可以随走随停,毛主席自己就曾说过:“乘坐火车,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找个支线停车,下车看看,或找当地领导,或找当地群众谈谈都行。”
图|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的空军
其实毛主席不是不坐飞机,只是不被允许坐飞机,毕竟毛主席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儿。
有好几次毛主席向刘亚楼提出坐飞机,刘亚楼都会找个借口搪塞,如空军驾驶员能力有限、没有好的飞机。
这一次去广州,刘亚楼还是以老接口搪塞:“空军驾驶员能力有限,我要为您的安全考虑。”
可毛主席这一次似乎是做了充足的调查:“你在骗我吧,那年接收的第一批女飞行员,你说他们成器了,能够执行独立任务了,今年空军还开辟了北京到西藏的航线,飞跃了青藏高原这个世界屋脊,怎么能说驾驶员水平不高呢?”
刘亚楼灵机一动,又说道:“空军没什么好飞机,要不坐苏联顾问团的飞机吧,他们飞行经验丰富……”
“你们有啥飞机,我坐啥。我们培养了自己的飞行员,为什么非要坐外国飞机呢?”
不管刘亚楼如何劝说,毛主席这一次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坐飞机,而且还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刘亚楼后来才明白,这是毛主席这是以自己的行动支持中国空军的建设。
图|重庆谈判时毛主席乘飞机飞赴重庆
刘亚楼后来又请动了周恩来、刘少奇劝说,可无论谁劝说也都不管用,后来叶子龙还专门给刘亚楼打了电话:“主席生气了,看来这件事情只能这样定下了。”
毛主席亲自到驾驶舱参观
毛主席要坐专机,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周恩来和党中央反复指示,提醒刘亚楼,一定要挑选一种最安全的飞机,虽然空军当时已经有较为先进的伊尔-14,可考虑到这种飞机刚刚引进,飞行员还不太熟悉,因此选择了比较小的里-2飞机,这种飞机一次性可以坐十几个人。
说起来,空军一早就组建了专机团(独三团),团长胡萍也是专机团首任团长。从1954年开始,胡萍就驾驶专机载着周恩来出国访问,并且还亲自开辟了飞往非洲的航线,具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毛主席第一次乘坐飞机,这一任务非胡萍莫属。
另外刘亚楼还亲自挑选了领航员、通讯员等机组成员,确保航行过程中一切的安全,汪东兴也在任务前检查了专机准备情况,做了充足的预备。
图|东北老航校时用骡马拉飞机
1955年5月30日,毛主席抵达机场,同机组工作人员亲切地交谈握手后上了飞机。
机上刘亚楼一起陪同毛主席出行,也许是不适应的关系,毛主席一直很安静,刘亚楼在一边劝说:“主席,你靠在沙发上,吃点水果休息一下。”
毛主席微笑着摆了摆手:“晃一晃、摇一摇没有关系,只要不想他,也没有什么关系。”
为了保障机组正常工作,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不时地还要进驾驶舱询问一下情况,确保飞行的顺利,也许是毛主席也对驾驶舱感到好奇,还亲自视察了一番。
机组人员也没想到毛主席会进来,一下子有些慌了神,专机通讯员柳尚昆糊里糊涂地站起来就要给毛主席让座,好在柳尚昆当时任务不算太重,因此也没出什么问题,由于驾驶舱比较小,毛主席身躯高大,一下子显得驾驶舱有些拥挤,领航员张振民任务不重,因此擦着毛主席肩膀走了出去,给毛主席让了个座位出来。
毛主席在驾驶舱坐了很长时间,一开始怕打扰飞行员,因此没有说话,后来注意到了驾驶员以后,逐渐看得入迷,柳尚昆这时充当了解说员的任务,耐心的替毛主席解释。
飞机飞抵武汉机场,经加油后重新起飞,一路之上没出任何事故,顺利地抵达了广州南湖机场。
图|毛主席在飞机上学英语
毛主席走出飞机以后,丝毫不见有任何疲惫,他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还是飞机这东西好,飞得快,当天就到了广州。我们就是要有自己的机才行。”
在广州停留了差不多一个月,专机再次接到任务,送毛主席回去。
这次返程之行虽然说是有惊无险,可是也把刘亚楼吓得不轻。
1949年5月30日,毛主席从广州启程,经停长沙、武汉后返回北京。
结果到了武汉以后,被告知北京的天气不太好,暂缓起飞,毛主席又在武汉呆了4天,一直到6月4日才接到空军气象局的报告:“北京的天气有所好转,你们争取在5点之前,飞到北京西郊。”
在原计划中,三架飞机中,第一架飞机由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来坐,起到开路作用的同时,也要向毛主席乘坐的第二架飞机随时通报天气情况,第三架飞机坐的是工作人员,每架飞机起飞时间间隔15分钟。
图|里-2飞机
原本应该是万无一失的,何廷一乘坐第一架飞机起飞以后,到中午12时报告毛主席:“主席,飞机经过试飞,情况良好,航线上一路晴空,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请主席登机吧!”
毛主席随手抄起一本线装书登上了飞机,飞机四平八稳地起飞以后,一路上十分顺利。
原本有第一架探路的飞机汇报情况,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才对,可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
两架飞机飞临河北衡水上空的时候,遇到了雷雨云,何廷一一面同地面紧急联系,一面同毛主席专机联系,却怎么也呼叫不到。
与此同时,毛主席专机驾驶员胡萍果断采取了绕行的方式躲避雷雨云,但由于飞机较小,绕行的距离也比较有限,飞机只能贴着雷雨云飞行,由于气流作用,飞机也猛烈颠簸起来,毛主席放下书本,看着窗外沉默不语。
对于一个老人来讲,飞机颠簸实在是有些难受,卫士长李银桥也劝说毛主席:“主席,您躺下休息一阵吧,要不吃点水果,或许能好一点。”
毛主席却并不慌张,对他来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一点小小的颠簸无须在意。
就在机组人员绕行的过程中,地面的人也陷入恐慌和紧张之中,尤其是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他一会儿待在指挥室,一会儿又跑出去。
图|毛主席专机
一直等到飞机平稳落地以后,刘亚楼一颗紧张的心才落了地,他跑过去对专机通讯员柳尚昆说:“脑袋都别在裤腰带里了。“
毛主席下飞机以后,握住刘亚楼的手,笑着说:“我可是戳穿你的的鬼把戏了,还骗我说空军没有优秀的驾驶员。”
这一次专机之行算是有惊无险地结束了,经过了这一次的专机飞行,毛主席出行选择也多了一种可能,伊尔-14飞机4208号被改装成专机以后,毛主席多次乘坐飞机出行,中国空军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
